根据《关于在全局开展首届寻找“十佳最美家庭”活动的通知》(赣地质工发〔2017〕8号)精神,经过全局各单位申报推荐、专家评审和局同意,评出首届全局 “十佳最美家庭”,分别是:江振瀛家庭(901队)、朱伟忠家庭(902队)、张开明家庭(912队)、赵云珍家庭(915队)、詹自兴家庭(916队)、王明文家庭(赣东北队)、孙国庆家庭(赣西北队)、刘秋玲家庭(赣南队)、高原家庭(地调院)、宋靖家庭(测绘院)。现予以公示,公示时间2018年1月9日——16日。
意见反馈联系电话:0791—86109412(局工会),0791—86107406(局宣传部)
附:首届全局寻找“十佳最美家庭”事迹简介
首届全局寻找“十佳最美家庭”事迹简介
江振瀛
江振瀛,九〇一队地矿高级工程师,1934年出生,1957年南京地校毕业,先后在江西427队、901队、赣东北大队、907队工作。他与妻子结婚以来一直和和睦睦,勤俭持家,注重家教。在大女儿小学毕业时,他帮女儿选择了6公里外的中学,1978年恢复高考,女儿如愿成为全国第一批大学生。
他对江西赣西地质情况非常熟悉,退休后,队领导多次邀请他出山,指导地质找矿工作。返聘后他发挥余热,不讲报酬,除了负责地质工作质量审查,还主动承担起了对年轻技术人员的“传帮带”,把一生所积累的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和综合分析研究技能,毫无保留倾囊相授,同时在思想上勉励年轻人向老一辈地质工作者学习,树立热爱地质事业安心地质工作的坚定信念。
朱伟忠
朱伟忠,九〇二队职工,在野外一线从事桩基、物探等工作30多年,父亲朱金芝是老地质,儿子朱瑞辰也是一名优秀的地质技术骨干,常年在海拔5000米的昆仑山上奋战。
朱伟忠的父亲朱金芝和老伴夫唱妇随,老两口热心公益事业,孝老爱亲,关心照顾邻里。九〇二队开办明珠幼稚园,朱金芝义务帮助幼稚园维修损坏的课桌、凳子等教学设备,并协助幼稚园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朱伟忠夫妻二人相敬如宾,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心。四世同堂,三代地质人,兄弟姐妹相处融洽,婆媳关系和谐,邻里和睦。作为工会主席,他身体力行,关心职工,离休干部张树德因病去世,当朱伟忠了解老人子女不在身边时,他冒着大雨赶往南昌,帮助料理老人的后事。
张开明
张开明是转业军人,也是一位拥有30年党龄的老党员。他于1980年参加地质工作,后转至九一二队保卫科工作,继而任大队人武部长。2008年抗击冰灾工作中,他被江西省军区光荣授予“抗灾救灾先进个人”。直至2016年退休,张开明全心守护着地质大院的一方安宁。
通过自学,张开明成了计算机与网络维护的“卫士”,被人誉为“土博士”。义务为单位维修电脑硬件、排除网络故障,往往牺牲掉许多宝贵的休息时间。十几年来,经他手维修的电脑早已超万台。
从2004年起,开始担任楼栋长,凡楼内出现水电故障,居民们第一时间想起并随叫随到的就是他。退休后,他又担任离休党支部小组长,负责着退休老党员党费收缴工作。他们夫妻俩,邻里关系融洽,热心公益,积极参与队协会组织的公益活动。1987年,张开明加入九一二义务白事服务队伍,大院内一旦有白事操办,作为队长,他组织人手、张罗事项,一做就是三十年。张开明一家四世同堂、互敬互爱、勤俭朴素、父慈子孝。
赵云珍
赵云珍,九一五队职工,公公是江西工程高级技工学校的建老人员,今年93岁;婆婆91岁。三年前,公公摔断了臀骨,从此卧床不起,吃喝拉撒全在床上;婆婆多年来听力有障碍,患有柏金森综合征,双手不停地抖动,赵云珍义无反顾担当起了照顾两位老人的责任。
赵云珍的儿子天生缺陷,多方求医无效,但她不放弃不抛弃。三十四年,赵云珍每天都把儿子打理得干干净净,精心呵护。两个外甥自出生就由赵云珍照顾,孩子聪明活泼可爱。女婿经常在野外,照顾孩子的责任大多落在了赵云珍夫妇身上。对家人这样,对邻居也是一样。多年来,邻里融洽,无论哪家遇到困难,都会尽最大努力不图回报给予帮助。赵云珍与丈夫陶跃进结婚三十六年,俩人相敬如宾,生活中互相关心,工作上相互支持。夫妻俩都是地质二代,他们的父母都是六十年代早期的地质队员,他们把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传承给了下一代。他们这个大家庭是温馨的港湾,融进了许多宽容和理解,为构建和谐地矿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詹自兴
詹自兴,九一六队职工,汽修技师。他的岳母叫刘文凤,108岁高龄,是全九江市最高寿老人。自1975年女婿詹自兴把岳母接到家里,四十多年来,他悉心体贴关照,岳母喜欢吃的零食他都记在心上,每次上街总不忘买些回。并教育孩子们一定孝敬外婆,能让老人生活的舒心快乐就是他的最大心愿。
刚退休那会,詹自兴凭着自己多年的修理经验,研发了一种节能灶具,他热心地推荐给邻居和朋友们,并主动地上门为大家免费安装。
今年5月份,84岁的詹自兴不幸因中风卧床不起,在工业园上班的女婿小周毅然承担起照顾老人的重担,他尽量把班都调整到晚上,白天腾出时间给家里3位老人买菜做饭,帮岳父洗澡翻身。从技校毕业的女儿詹艳,自强不息,通过自学学习了会计的专业知识,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并在单位的公开竞聘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技术部的一名会计。他们一家母贤子孝,邻里相亲,是一个和美的家庭。
王明文
王明文,今年84岁,是赣东北队地质高级工程师,1957年4月与任辉结为伉俪,夫妻感情笃深,牵手走过六十载。
从2006年开始,妻子便患病瘫痪在床,从此,喂饭、喂药、照顾妻子便成了他每天的第一要务。为了让妻子过得愉快些,王老常会把电视上看到的和外面发生的事情讲给她听。俗话说久病成医,王老多年照顾妻子,也成了半个医生,渐渐学会了给妻子开药方。妻子长年卧病在床,缺乏运动,患上便秘,王老就自配中药,治愈了她的便秘症。
尽管家务事繁杂,但作为地质前辈的王老仍不忘关心大队发展,他利用职代会积极向大队建言献策,关心年轻人的健康成长,对年轻人给予技术指导,还利用晨练时间教邻居打太极剑、太极拳。母亲瘫痪在床11年,女儿王世辉就在娘家住了11年,和父亲一起服侍母亲。王明文对妻子不离不弃,王世辉精心照顾母亲,他们这对贤夫孝女的感人故事在赣东北队传为佳话。
孙国庆
孙国庆,赣西北队职工、新疆项目临时党支部书记。作为孤独症患儿的父亲,他不放弃不抛弃,与妻子商定,由妻子陪护儿子进特教机构进行康复训练,自己毅然投入自己钟情的野外地质工作中去,让父爱在大山上延伸。
他们夫妻热心参与九江孤独症家长支援中心的筹建,参与社区倡导、孤独症家长社区服务站等公益活动,帮助患儿家庭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作为地质二代,从父母亲那里传承的淳朴家风。2008年,他结合地质制图与绘图软件,对MAPGIS软件及其辅助软件在地质图件中的应用,做了较详细的整理归纳,并制成幻灯片在队内学习活动中与同事之间交流,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和在网络上收集的相关资源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促使大家的地质制图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他带领着一支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的技术团队,以提前一年时间的成绩,完成了新疆东准矿调项目1100平方公里的地质调查任务,在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大队站稳新疆市场赢得了主动。
刘秋玲
刘秋玲,赣南队职工,丈夫黄黎明是该队钻探院院长,夫妻俩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洁身自好、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丈夫一直在跑市场,家里重担几乎全部压在了刘秋玲的肩上。但她从无怨言,不但干好了自己的工作,还默默地支持着丈夫的事业,承担着教育女儿的责任。平时两口子生活上相互关心、相互尊重;工作上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互帮互学,共同进步。
在家庭中,刘秋玲是孝顺的儿媳,勤俭持家的爱妻和成功的母亲。从2000年起父亲患上了老年痴呆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直到2015年去世。在这15年间,作为长女的刘秋玲,无微不至地照顾父亲,几乎没有一天完整的休息。作为媳妇,她对公婆敬如父母,每逢周末,都要去看望和照顾住在80公里以外的公婆。数年的来回奔波,之间牵挂着女儿的高考,公公、婆婆几经住院,更是离不开刘秋玲同志的精心照料。
刘秋玲是一个热心人,对邻居总是以诚相待,谁有事儿她总忘不了主动帮忙,还经常主动清扫楼道,在所住小区结下了很好的人缘。
高 原
高原,地调院新疆分院院长。因工作需要,高原不得不在妻子怀孕5个月时就赴藏北羌塘无人区开展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由于工作区没有手机信号,只能等他从野外驻地到几百公里之外的乡里补给时给她打电话或是托同事报平安。2015年10月底,高原刚从西藏返回南昌,去幼儿园接三岁的女儿,孩子都不认识他这个年轻的父亲。
出野外期间,作为院长,高原总是让同事们把妻子郄海满的电话号码留给家人,谁有需要帮忙的就找郄海满。有次郄海满刚准备睡觉接到高原的电话,说是同事的爱人独自在家带孩子,现在孩子发烧不退丈夫在野外急得不行,让郄海满赶快陪着一起去医院。还有更多的时候是接到同事爱人询问自己丈夫“失联”的情况,郄海满总会劝慰她们。
牵手相伴8个春夏秋冬,高原郄海满夫妇风雨同舟,一同克服了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困难,用相互支持、理解、包容换来了家庭的美满、幸福。2016年省内主要媒体记者赴藏北的羌塘无人区,采写拍摄了高原他们的先进事迹,发表播出后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反响。
宋 靖
1998年宋靖调入测绘院工作,期间不论是生产一线,还是在组织部、人事科,宋靖总是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娴熟业务素质、优质热情的服务,默默无闻地在工作岗位上耕耘着。她怀着对事业的执道追求,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的工作态度和乐于奉献、甘于清贫的敬业精神,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成绩,以出色的工作和诚挚的为人赢得了同志们的喜爱和尊重,年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生产工作者。
2002年公公得病半身不遂,小孩也才5岁,生活的担子日渐沉重。2008年,婆婆突然高烧不退,到医院怎么也查不出来原因。一个上学的孩子,一个半身不遂的老人,医院里还有病危的婆婆,她没有怨言,没有退缩,曾经在部队大熔炉锻炼过的她,多大的困难都可以克服,多大的苦累都可以扛住。
宋靖王炜夫妇一直秉承严谨治家的作风,他们经常到敬老院探望老人,到聋哑学校看望特殊孩子,给他们送去爱心和关怀;他们恪守勤俭节约的美德,时常教导孩子勤俭持家的传统不能丢;他们热心公益,团结邻里,赢得社区群众良好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