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365bet游戏网站江地集团海外公司副经理兼总工程师李建儒
张慧春/文图
他,中等个头,一张被非洲强烈紫外线晒得黝黑方正的脸上露着一种刚毅,一头浓密的黑发透出一股倔强,一口东北口音时不时夹杂着流利但并不标准的斯瓦西俚语,笑起来显出一脸的敦厚。说起他,大家想起了百度的一句广告词“简单,值得信赖!”他就是365bet游戏网站江地集团海外公司副经理兼总工程师、“一带一路”坦桑尼亚75公路项目项目经理李建儒,曾连续多年被评为公司“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
天道酬勤 从技术员到项目经理
他,1979年出生在辽宁一个偏远的小山村,2001年从东南大学土木工程系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专业毕业进江地集团工作。在国内参与了钱江六桥和义乌江大桥的建设施工后,2002年9月,年仅23岁的他作为公司第一批“走出去”人员被选拔到坦桑尼亚108项目成为道路施工专业技术员。
这是江地集团第一个“借船出海”与中地公司合作的“走出去”项目,他们承担其中72公里公路的施工,李建儒主要负责土方及基层工作。
初到坦桑,陌生的环境,饮食的不惯,通讯网络的不健全,加上语言不通,起初他感到格外吃力。为了过语言关,工作中他主动与当地工人交流,并随身带着电子字典,不懂就查或用笔记下来,回去后反复练习,因本身的英语底子还在,就这样,也不知过了多久,磕磕绊绊的,他能与当地黑人工友简单交流了。
施工中,因人手紧张,他不仅要负责工程水稳作业,还要兼修理工一职。水稳作业需要大量的水车资源,因非洲天气干燥,当地水资源极度缺乏,白天施工大部分的水都蒸发掉了,为节约用水量,减少水车设备投入,早晚温差大,他们就利用晚上的时间洒水焖料。由于水稳工艺的要求需要连续,为了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用一套设备干出两套设备的工作量,他每天早上五点半出门,下午两三点才吃中饭,八九点吃晚饭。工人被他的精神感染,也从不叫苦,个个都像打了鸡血一样,从早上五点吃过早饭一直到下午三点才吃东西,没有一个人叫饿的。而他每天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工地。回到驻地,早已累得瘫在床上不想动弹。
因常期处于非洲强烈的紫外线下工作,他的嘴唇一直蜕皮红肿,队友文虎喜常笑话他每天“挂香肠”上班,而文虎喜自己的头皮也因紫外线的照射常肿得有半寸厚,用手一按一个坑。
就这样日复一日,承载着路桥人的责任,项目于2005年5月底全线主路拉通,历时33个月,他才第一次回家探亲休假。
参与了108项目施工后,他又被相继派往120、105公路项目从事道路现场施工、生产调度和水稳场拌机的安装调试等工作。他不善言辞,工作踏实肯干,任劳任怨,同事们都开玩笑地说“他就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2009年10月,江地集团通过自主商务首次在坦桑中标75公路项目。作为海外公司第一个自营项目,班子的组建自然是优中选优,李建儒成为主要骨干力量被派往该项目担任道路队负责人。项目经理陈向华严格管理,要求员工对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项目部经常组织技术人员召开座谈会分享工作心得,学习技术规范,由李建儒等几名老坦桑对技术规范进行讲解。因有一个好的团队,项目前期进展很顺利。
由于坦桑政府项目资金支付不及时, 75项目断断续续做了8年。 2012年初,项目经理陈向华调往达市主持工作,由李建儒代理75项目负责。
工作时间,他很少在营地,他习惯于每天在工地奔波,抓质量、促进度,从一个作业队到另一个作业队,每一个施工点都要自己检查一遍才放心,每天巡视一趟来回就要近五个小时车程。有时看到现场工人不卖力或操作方法有误,他就直接抢过工人手中的工具干起来,亲自给工人示范,直到教会他们为止。有的队友病了无法上岗,为了抢进度、节约成本,又怕因设备窝工影响下一道工序,他就自己顶上去,经常一个人要干几个人的活。这种对待工作极其认真负责的态度极大的鼓舞着现场所有的施工人员。
有一次,不知是因工作压力太大,还是工作环境太差,他实然晕倒在施工现场,经检查,才发现自己有先天性高血压,高压竟达190,他说,怪不得自己有时会感到头晕。问他累不累,他说“我已经惯了。”
艰苦的环境锻炼了他的意志,铸造了他顽强不屈的性格,他凭着一股子勤勤恳恳、脚踏实地的实干劲头,赢得了单位领导和员工们的信任。2012年10月,他被任命为海外公司总工程师兼75项目项目经理。这一年他33岁,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务实创新 俯首甘为孺子牛
他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中写到:“人必须要有自己的信仰,我的信仰就是甘为‘孺子牛’,为工程建设忍辱负重,辛勤耕耘,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因海外公司的管理体制,项目经理没有人事权和分配权,所能做的就是带领大家保证整个项目的质量、安全万无一失,既要控制成本、加快进度、增加效益,同时还要协调好与业主、监理之间的关系,所以他只有事事冲在前头,以自己的实干精神和人格魅力影响着周边的人跟着自己一起干。
做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多次充当“救火队员”,在其他项目出现问题,组织上抽调他去解决时,他从来都不和组织上讲条件,而是安排好手头工作后立即出发。105、70.5等项目都留下了他深深的印记。
在十几年的一线工作中,他深刻体会到: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作为项目带头人,他注重在工作中不断“充电”,完善自己,不断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和合理化建议为项目的实施、降本增效殚精竭虑。
为加快项目进度,树立对外形象,省地质工会决定在75项目开展“一带一路” 施工项目劳动竞赛。他精心设计竞赛施工方案,合理调配人员和设备,因几年兼职维修工经历,他比谁都清楚地知道项目上每一台设备的性能和使用状况,并总能充分发挥每台设备的最大使用效率,不让设备闲置。
在75项目7公里挖方施工中,遭遇地下水,监理方提出两侧盲沟降水处理,效果并不理想,降水固结进度缓慢,他观察地形后,根据自然纵坡,提出在路床内每隔12.5米增设一道“人”字形排水盲沟,并联通至两侧盲沟辅助排水,监理采纳了意见,为施工赢得了时间,增加了效益,仅此项增加的工作量为项目创利近4万元。
75项目原本3层水稳设计,含两层各12.5厘米的底基层(CM、C1)及一层基层(C2)施工。水稳施工需大量的水车资源,另外水稳养护成本也较高。根据对坦桑技术规范的理解,他提议,两层底基层(CM 、C1)合并为一层施工,按较高标准的C1标准执行,这样即能提供更高强度,降低后续的维修成本,又能加快施工进度,同时要求对增加的水泥用量进行计量。经过试验论证,方案最终得到了监理和业主的同意,使原本每天施工600-700米一层的进度,加快到两层每天施工折合成单层1000-1200的施工记录,并节约了一层水稳施工的养护成本,又为项目创利90余万元。
通过对水稳层的施工方案变更,施工队创造了日完成底基层水稳(CM+C1)1.1公里的新记录,以及日完成第一层表处1.8公里及第二层表处2.55公里的施工记录,使75项目主体工程提前40天完工,省地质工会专门为他们颁发了劳动竞赛奖励金。
在项目施工中,为抓质量,抢进度,保证按时通车,他经常是清晨“闻鸡起舞”,顶着烈日干活,没有星期礼拜,哪里工作最苦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为控制成本核算,每天早上你肯定能看到他第一个站在加油机旁边,详细的查看油耗,计算产量与油耗的比例关系,发现问题及时指正。为保证项目按计划实施,他经常奔波于施工现场,及时掌握施工动态,发现工程质量问题,及时处理,毫不留情,坚决消除质量隐患。
工地每月给黑人工友们发完工资的第二天是唯一的休息日,大家都出去“潇洒”了,他却独自在工地巡视,对发现的设备问题,及时提醒维修。他常自嘲自己的工作时间是“5+2,白加黑”。为了激发员工们的建设热情,他还每月牵头组织目标考核,奖优罚劣,有力保证了工程建设高标准、高质量按期完工。就连当地业主和监理也对他是竖指称赞,说这个项目经理是“NO.1”。
赤子之心 青春无悔写人生
十五年如一日,他以严谨、务实、认真的态度对待日常工作,服从大局,默默奉献,积极投身非洲工程建设。公司第一批去坦桑工作的人员,现大部分都已回国工作,只有他自始至终坚守在工程施工一线,把自己的一片深情倾注于“一带一路”中非筑路事业。
作为丈夫,他愧对妻子;作为父亲,他愧对孩子。他的妻子是一次在回辽宁老家探亲时经人介绍认识的,他俩一个村。他看中了,就利用休假探亲时间,将婚结了,没来得及陪妻子度蜜月,就匆匆赶往坦桑工地。直到孩子出生,他也因工作忙没能在妻子身边陪伴。
妻子原是营口港务局的一名中层干部,每天工作很忙,除了要照顾年幼的孩子,还要做家务,照顾年迈身体有恙的公婆。作为筑路人的妻子,她理解、支持丈夫的工作。
转眼孩子就要上学了,-为了让他安心工作,妻子干脆办了停薪留职,南下南昌买了一套小居室,又把公婆也一起接到南昌,专职在家带孩子,照顾老人。
领导和同志们对他非常关心,常劝他回家看看,照顾一下家里,可是施工时间紧、任务重,一个人顶几个人的工作,很难找时间给自己放假,即使回去也待不了多久就要返回工地,他只有通过紧张的工作而暂时忘却对家人的思念。在坦桑的十五年间,他回家探亲的日子屈指可数。难怪妻子说他,你再不回来,连儿子长什么样都不记得了吧。
他也是红尘凡人,也有儿女情长。可是作为筑路人,这一切都是奢望。“不孝”的儿子、“绝情”的丈夫、“狠心”的爸爸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唯一称职的是工作。面对分别很久难以团聚的家和不能在身边照顾老人、呵护妻子和孩子,他只能咬咬牙把家庭的重负推到妻子孱弱的双肩上。
在非洲得疟疾就像国内的感冒一样普遍,得疟疾的症状不一样,有些体质好的,扛个一两天就过去了,严重的反反复复会持续一周时间,更有甚者,一个月得病数次,身心俱疲。初到坦桑,他也不可避免地染上了疟疾,发烧一度高达42度,浑身疼痛,仿拂进了一趟鬼门关,病一好,他又马上投入了工作。记得一次他患疟疾非常严重,两天两夜不间断地挂着盐水,到了第三天刚有所好转,他拔了针头下床,第一件事情就是叫上司机去工地。他说,几天没去工地走走,不放心啊。要知道这几天,他只喝了几口粥而已。他常笑着对伙伴们说:“来了坦桑不得疟疾就等于没来过坦桑。”爽朗的笑声中透着乐观无畏。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和引领着大家,经他手带出的很多优秀员工,现在有的已回国是公司的中层干部了,有的已担任项目负责或重要技术骨干,但他们一直都记得他。在他们之间流传着一句话:“我们一直都在模仿李建儒,却没有办法超越他”。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十五年弹指一挥间,一路走来,有苦涩、有甘甜、有汗水。李建儒,从一个普通的施工员成长为一个优秀项目经理,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他默默无闻,无怨无悔,把爱岗敬业融化在日复一日的平凡工作中。他没有辉煌的业绩,却有着实现目标的坚强毅力。或许他的事迹并不轰轰烈烈,或许他的故事并不感天动地,但他在我们身边却是“最美”的那个人。